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专辑|中医药:建立中药材可溯体系 推动中医药进校园

丁晓冰 知识经济杂志 2020-09-04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医药的描述是“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在全球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另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两个多月时间共收治158个病人,治愈出院140人,其中88例是采用纯中医疗法治愈。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在此背景下,振兴中医药的呼声高涨。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建言献策,共谋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01早期介入慢性病治疗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在两会上“关于加强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作用及促进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到,中药治疗在慢性病早期介入成效明显,可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与费用,减轻国家医保负担。“建议筛选一批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治疗慢性病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作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必备药品和相应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一旦确定慢性病诊断,及时用中医药进行干预。” 

吴相君认为,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介入可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不同作用效应,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与费用。我国已经有一批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可以在慢性病不同阶段介入使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恶化率、致残率、致死率。发挥中医药“治本病,防未病”的临床优势。


02加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提到,鉴于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建议形成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面向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和物资保障需求,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相关应急预案中增加中医药内容。“配备中医常用药物、器械等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责任,建立相应状况的直报制度。”


03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认为,专家们根据一线抗疫的经验和调研的情况,写成了中医抗疫的方案,这个方案记录了中国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医内容,其实这也是中医抗疫和中国抗疫的学术亮点。

王阶表示,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一定能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也表示,中医药对防治传染病具有独特优势,从长远来看,建议把中医药常规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让中医药这一瑰宝发挥更大作用。

卢传坚指出,当前中医药常规未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国家也未建立中医药防疫研究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中医医疗机构只能以协作单位的方式参与部分临床和研究工作。“建议国家层面,把中医药纳入整个国家传染病的体系中,让中医常规参与全程的管理,包括流调、监测、决策、规划、防治和研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04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主题,提出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及大众的提案,推动中医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发挥好维护健康之效。

王宜提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当代使命,要让中医药非遗项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发挥好维护健康之效,进一步满足当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让中医药文化非遗项目“活起来”。

王宜建议,加大中医药项目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比例。据她介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公布的4批10类别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有137项,占9.99%,与中医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中国传统医药的方剂、疗法不下十万余种,而国家级非遗项目却只有百余项。中医药的传承断层导致很多中医项目没有得到好的传承与发展,应加大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比例。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认为,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已经具备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各项条件,应将“重修太医院”列入重点建设工程。

“太医院是我国从金代到清代的最高医疗机构与医政医药管理机构,清末太医院旧址设于北京,目前面临着保护、修缮等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尚未启动。

对此,他建议将“重修太医院”与“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尽快启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规划与投资论证工作,处理好“太医院”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关系。

张其成还建议尽快将太医院旧址文物腾退纳入计划。“在博物馆主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医学功能和文化功能,要体现医学与文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静态与活态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既要展现中医药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发挥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的作用,要注重中医药的活态性、互动性,把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习教育基地。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设计上要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认同。”

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高洁建议,完善中国中药药典大目录,做到底数清;在资金、种子方面给予相应补贴,鼓励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制定完善中药材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成立中药材种植发展协会,确保市场健康稳定。

高洁还建议,依托医院、院校等平台,做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加强中医药方法继承;扩大高职、中职学院中医临床专业招生比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的中医康养机构,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深入挖掘中医文化。


05推动中医药走进校园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应该从娃娃抓起。

耿福能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系统纳入中小学课程,可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关于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内容,主要以兴趣拓展与接触体验为主,具体形式包括中医药文化故事、中药种植介绍、中草药品种认识、食疗养生、保健等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文化教学内容。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也提议,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觉和自信。

张伯礼说,近年来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这些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基因植入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为此,张伯礼建议组织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中医药读本,以多种形式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成立中医药顾问讲师团,组织中医药领域专家,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顾问讲师团,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课堂内外中医药体验活动,鼓励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兴趣小组及社团,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民革莱芜基层委员会主委刘英才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力度,助推统一省级《中医药条例》的制定实施,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包括对中医药科研院所、中医药高校、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及综合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相关科室的资金支持。


0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可以发挥而且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黄璐琦建议,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的疫情防控长效机制。“要及时总结此次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经验,建立中西医联合抗疫常态工作机制,强化防控机构中的中医力量,吸收中医专家参与国家各级疾病防治决策和方案制定,改变当前中医药参与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中不健全、力量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要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建立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教育长学制、分段式、精英型培养模式,将中医全日制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培养中医药经典理论扎实,临床实践丰富,西医学与传统知识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要加强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条件平台建设。中医全程深度参与传染病防治需要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作为支撑,建议及时建设相关医疗研究平台,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和研究所、P3实验室等防治机构。


07加强文化宣传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建议》中指出,中医药健康文化尚需进一步宣传与推广,以获得社会大众更为广泛的认同。

李惠森认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科普宣传仍需加强,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缺口较大;在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和推广中,需要更规范化、科学化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产业行业协会应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为此,李惠森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推广。

第一,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基层科普宣传教育,树立优秀典型,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体包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在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展览、宣讲;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传应注重年轻化、趣味化、生活化、故事化,符合年轻一代特点;加大宣传中医药在社会公众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推广疗效显著的方剂。

第二,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的监管力度,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议中医药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宣传中医药文化、信息、养生保健知识的政策规定;建议设立由政府部门管理或指导的机构负责对中医药科研成果进行国家级的统一评估与认证,对公开的中医药信息、举办活动进行统一审查和管理。

第三,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企业加强自律,支持和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宣传活动。


08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表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保持传统中药特色与中医体系。“建议国家扶持、促进中医药创新药研发,以及具有临床价值优势、安全有效的中医院内制剂开发,鼓励开展中药上市后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大力保护中医药传统产品与工艺。”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公司执行董事唐纯玉则认为,高品质的中药,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她建议以高品质中成药引领中药产业发展,鼓励中医药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鼓励中成药多家品种建立优质团体标准,形成“优胜劣汰、动态提高”的标准演化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公开标准、统一标准基础上,从政策上鼓励各配方颗粒品种生产流通,并出台政策鼓励每个生产企业依据自身实力,做几种最擅长的中药颗粒产品。从原料基地建设,到生产工艺的研究、管理提升及产品销售,做大做强。


09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现如今中医药产业链延伸,从药物栽培与种植到医药产品制造、从医疗与健康服务提供到用户体验塑造,都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因此,他建议多点发力,构建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

耿福能建议,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保障中药材质量;建立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体系,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培养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具备中药传统技能的人才;发挥医保作用,对中医诊疗服务和临床价值高的药品给予支持。 



|原创声明:本文系《知识经济》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并标明出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采编中心电话:023-63315879||官方网站:www.uprich.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